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中国抢救性发掘福建古代沉船应对大规模盗捞

  大规模盗捞迫使中国政府再次抢救性发掘内海古代沉船文物

  新华网福州11月6日电(记者 刘畅 郑良)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东海平潭大练岛Ⅰ号”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于近日正式启动。这是中国政府再次迫于水下文物非法盗捞的严重状况,而对位于内海的古代沉船遗址进行的大规模抢救性发掘。

  这只沉船位于福建省平潭县海域,距离大练岛200多米,沉船海域平均水深16米,很可能是一艘从中国驶向东南亚地区的元代商船。

  据参与此次水下考古发掘的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张威介绍,此次打捞行动经费的主要部分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水下考古工作组由20名专业水下考古人员组成。目前人员、设备等已全部就位,并已完成水下清淤工作,视天气、水温等情况适合将进行正式打捞。

  现场指挥打捞的福建省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栗建安告诉记者,这次水下考古发掘是对这艘沉船遗址中的文物——主要是元代进行抢救性发掘,以避免其更多落入盗掘者手中。

  位于中国东海的福建平潭海域是中国古代的海上商贸要道,这片海域暗礁密布,水流复杂,自古以来不少船只在这里触礁沉没。它们中的大部分商船载有数量繁多、价值昂贵的古代瓷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暴利的驱动下,福建等中国沿海地区出现了在水下文物盗捞现象。栗建安说,此次实施抢救性打捞的大练岛Ⅰ号是目前这片海域被盗捞最为严重的一处水下遗址。

  2006年9月14日3时左右,20多名埋伏在大练岛Ⅰ号沉船附近的边防警察,将一伙正在盗捞文物的嫌犯现场抓获。在被抓获的14名嫌犯中有5名是职业潜水员,当时他们正试图用一只手编筐把10余件元代青瓷拖出水面。

  下水盗捞文物的林某供认,大练岛Ⅰ号恰好位于一处海底断层带上,上下位相差有十几米。该船因此而被截成两段。“船舱破裂了,能看到船舱中一叠叠摆放整齐的瓷器,还有一部分瓷器散落在船体外面”。这使得盗掘十分容易。

  林某同时供认,自己绝对不是第一个盗掘这条沉船的人,从水下情况看,这条船至少已经被盗过三四次。

  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非法打捞水下文物是刑法所规定的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在中国古瓷拍卖价格节节攀升的诱惑下,铤而走险的人越来越多。

  国家文物局司官员对记者表示:“尽管原址保护是对沉船遗址和其所携带文物的最好的保护方式,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水下文物盗掘活动迫使我们不得不对一些破坏严重的古代沉船进行抢救性发掘。”

  2004年中国首次通过专业水下考古人员对位于福建平潭屿头岛的“碗礁Ⅰ号”沉船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出古代瓷器等文物1.6万件。然而,根据专家估计,从这条船上被盗走的文物则超过1万件。

  1996年,中国渔民在西沙群岛范围内的永乐群岛南部海域发现了装载着大量景德镇瓷器的“华光礁Ⅰ号”。不法分子用炸药炸开沉船表面,打捞出大批瓷器。此后对“华光礁Ⅰ号”的盗掘连年不断。

  今年3月至5月间,中国水下考古人员对位于远海的这条沉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打捞出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等古代瓷器近万件。

  “目前我们的水下文物发掘几乎全是追着不法分子的盗捞进行,工作的状态就像是救火。”一位水下考古工作者对记者说。

  为了切实有效地保护水下文物,摸清水下沉船文物的分布情况,中国正在对包括内海、内河及内湖的水下文物进行全国性普查。

  目前福建的沿海文物遗存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海底沉船遗址70多处。福建省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水下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保护条例。